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彭佳珍老師作品集二



之前曾提到,彭佳珍老師目前在羅東有個展覽,有比較完整的作品,歡迎有興趣的人前去參觀;但因當時忘了詢問地點,所以就在這邊做個補充︰

地點︰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北路118

不需門票喔!

由上而下,分別是長腰包、記事本與鑰匙包、側背包、側背袋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彭佳珍老師作品集一



族名 Yabun Hayung 的彭佳珍老師是宜蘭南澳鄉金洋村的織布師,因為熱愛織布,她協助朋友,一起運作「葛蕾扇創意工作坊」推廣泰雅族的織布。
彭老師也教導我許許多多關於泰雅織布的知識,雖然我們未曾謀面,她仍然熱心透過網路教我,由此可知她對泰雅織布的熱情。
這裡只是她的部分作品,若要欣賞完整的作品,目前彭老師是在羅東展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羅東好好觀賞喔!



由上而下,分別是化妝包,手提包,手機袋和多功能鑰匙包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我的挑織織布



挑織,是原住民織布的技巧之一,也是泰雅族婦女較為拿手的織布技巧之一。而利用挑織所織出來的布則是我最喜愛的布了。

我目前有兩塊是利用挑織所織出來的布,這兩塊布都是來自於宜蘭南澳泰雅族的 Klesan ,一塊是彭秋玉老師織的,另一塊則是來自於彭佳珍老師。而她們也都在為推廣泰雅織布而努力著。

我之所以喜歡挑織的布,除了因為它的立體感之外,更被它那兩面色彩相反,圖紋相似的技巧迷惑了,我真得無法了解,為何只是幾條線,竟能不靠機密的設備,而能織出如此美妙的織布。對於織布,雖然我是完全外行,但是對於原住民所使用的織布機,我仍感覺它的結構是如此的簡易;而使用如此簡易的設備,卻能織出如此不凡的織布,怎不讓人嘖嘖稱奇呢!對此,實在不能不佩服原住民祖先睿智的思惟,也更讓我覺得這種織布文化需要保留並推廣的重要性。

(眼尖的朋友們,是否發現圖的左右是圖紋相似,色彩相反呢?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沙韻

十七歲的寂寞
倏然變身傳奇
南澳南溪的波浪啊
你為何化身為獅子
命運, 無奈的轉折

我的第一塊苧麻織布



愛上了泰雅的織布後,從許許多多的資料了解到,早年的織布都是以苧麻經加工作為布疋的線材,但因苧麻的加工費時,因此,現在的織布多是以棉紗為線材,已經不容易看到純以苧麻編織的布了。

所以,雖然期待,從不敢奢望能看到真正的苧麻織布的我,聽到居然還有前人留下來的苧麻織布時,那種震撼實在無以言喻,原來還有以前人留下來,這麼寶貴的苧麻織布喔!

為了更了解這塊布,再深入探詢,心中得訝異越來愈大了。這塊苧麻織布,是一位名為沙韻‧哈勇編織的;一個會撼動我家,卻不知該如何面對的名字。雖然我了解這位沙韻‧哈勇並不是當年在流興社送日本警察下山而不幸罹難的沙韻‧哈勇,但也實在是太巧了吧!

當年克孝為了追尋沙韻‧哈勇的足跡,一頭栽入了「沙韻之路」的探索;今天的我,卻在開始想認識泰雅織布的第一步路上,就遇到了同名同姓的沙韻‧哈勇的作品。我不知這是不是巧合,但是,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藉著這個安排,讓我以後在泰雅織布的這條道路上,更有動力、毅力,也能更謹慎。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美麗的織布 - 南澳泰雅織布



菱形

祖靈的眼睛
守望著我的一生
透過那菱形

神秘的泰雅文字



(原刊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2013-04-08)

不是說台灣的原住民族只有口述流傳,怎麼會有泰雅文字的出現呢?
懷疑以前的泰雅族具有文字流傳,是由一位義大利籍神父巴義慈開始的。長年留在台灣的桃園復興鄉傳教的巴神父,和許許多多的泰雅族人成了好朋友;他長期研究泰雅語和泰雅織布圖紋,也從其中發覺有應該有過泰雅文字的存在。
織布上的某些特殊的圖紋,透過特定的人,述說出祖先要傳達的訊息,讓後人能了解歷史。這些圖紋,廣義而言,就是泰雅族特有的「文字」,只是,並非所有族人能解讀這些文字。
可惜的是,原本只有少數人能讀出泰雅圖紋所傳遞訊息的人和能編織這項圖紋的人,都已經走入歷史;如今能解讀泰雅文字的人都已不在了,或許還有人能織出圖紋,卻不知其意,是否真有泰雅文字的存在,已經成為永遠的謎了。
對於文字,我受到現有知識的框架,會將文字和語言連接在一起,總認為文字會有相對應的語言,因此,巴義慈神父的研究讓我有煥然一新的認識,原來文字可以做成不同的解釋,是生動的、活潑的。
對我而言,神父的研究無異為泰雅織布上的圖紋添加了一份神秘,圖紋不只是美麗的象徵,而是負有任務的,縱使無人知道它的任務是什麼,又縱使它的任務無法達成;或許,這份神秘將會是永遠存在呢!
而圖紋本身若有知,想必也是難過的,它負著傳達歷史的使命,如今卻無法達成這使命,無法讓族人們了解自己,也會怨恨自己的失責吧!
相信泰雅祖先們絕對是有很多很多的話要告訴他們的後世子孫,只是因為時空的影響,沒能將這些話、這些事傳下去;泰雅祖先們的心裡是著急的,卻又無奈。
如果有人將這些話、這些事,哪怕只是片段,傳遞給泰雅子民,相信日後的泰雅子民上彩虹橋的另一端與祖先相會時,必能與祖先有著更好的交流。

愛上泰雅族織布



(原始於 2013-02-26 刊於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

泰雅族,可說是台灣原住民族中最重視織布的族群之一。早期的泰雅少女都必須接受嚴格的織布學習,經過認可後方可接受紋面,也才能論及婚嫁,往後也才有資格 上彩虹橋與祖靈們相會,由此可知織布對泰雅族婦女的重要性。數千年來未曾改變,也是泰雅族重要的文化傳承。無奈,歷經時代巨輪輾過,這項文化已逐漸式微 了。
年輕時的我就很欣賞原住民的文化,但也僅止於欣賞,從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後來,受到家人的影響,開始覺得該為原住民盡點力量,就在此時,一對美麗的泰雅姊妹花送我一個由她們的舅媽編織的布做成的手提包,這份禮物也為我開啟了對泰雅族織布進一步認識的大門。
一 開始接觸泰雅族的織布,就被那看似簡單的幾何圖形所著迷,當我知道這些幾何圖形都有著它們特殊的意義時,是對泰雅歷史的傳承,更讓我佩服泰雅族的祖先居然 能用這些簡單的圖形來闡述他們的歷史並留給後代子孫。每種圖紋都述說著許許多多的泰雅族歷史。只可惜,有更多的圖紋已經完全失傳了。
圖紋,像是泰雅子民的書本,負責傳承著歷史的延續;而織布的技巧,則像是一枝筆,將歷史寫在書本中,讓歷史能繼續記錄著。
泰 雅族婦女會用許多不同的技巧將圖紋編織於織布上,讓織布更美麗。每種織法都有其特色,而挑織的作品是我的最愛,看著那織出立體,兩面相反顏色,卻有著相似 圖紋的技巧,讓我好生佩服泰雅祖先的智慧,能夠使用簡單的設備織出這麼美麗的圖紋。同樣的,更多的技法也失傳了,現在的泰雅婦女只能用有限的技巧來織布。
泰雅織布帶給我神秘的感覺,也是對先人智慧的敬意。每每看著泰雅織布,腦裡呈現出泰雅祖先馳騁於山林中,也想像著泰雅祖先如何將知識轉成圖紋,留給後世子孫。泰雅織布帶給我一個以前我從不曾想過的世界,應該是讓我著迷的主因吧!